在半導體產業(yè)向微型化、高集成度邁進的今天,晶圓作為芯片制造的核心載體,其加工工藝的精度與效率直接決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其中,晶圓打孔工序作為實現芯片垂直互聯、散熱通道構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傳統工藝已逐漸難以滿足 7nm 及以下先進制程的需求。而飛秒激光鉆孔設備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一技術瓶頸,成為晶圓制造升級的核心驅動力。當前,行業(yè)內主流的飛秒激光鉆孔設備已實現高精度、低損傷的加工能力,為全球晶圓制造企業(yè)提供適配不同制程的解決方案,推動半導體產業(yè)鏈向更高質量發(fā)展。
長期以來,晶圓打孔主要依賴機械鉆孔與長脈沖激光鉆孔兩種工藝。機械鉆孔通過高速旋轉的鉆頭實現打孔,但受限于鉆頭材質與機械慣性,在處理直徑小于 50μm 的微孔時,極易出現鉆頭磨損、晶圓崩邊等問題,導致產品良率大幅下降。同時,機械鉆孔的加工效率低下,每小時僅能完成數百個孔的加工,難以匹配現代晶圓生產線的量產需求,尤其無法滿足12 英寸晶圓飛秒激光鉆孔效率的量產要求。
長脈沖激光鉆孔雖在精度上優(yōu)于機械鉆孔,但由于脈沖寬度較長(通常在納秒級別),激光能量會在晶圓表面形成明顯的熱影響區(qū)(HAZ)。這一區(qū)域的晶圓材質會發(fā)生晶格畸變,不僅影響芯片的電氣性能,還可能導致孔壁粗糙、孔徑偏差等問題。對于碳化硅(SiC)、氮化鎵(GaN)等第三代半導體晶圓而言,其耐高溫、高硬度的特性使得長脈沖激光的熱損傷問題更為突出,甚至可能直接導致晶圓報廢,這也是當前SiC 晶圓飛秒激光鉆孔設備選型中需重點規(guī)避的風險。
在先進制程芯片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傳統工藝的局限性愈發(fā)明顯。晶圓制造企業(yè)急需一種兼具高精度、低損傷、高效率的打孔技術,而飛秒激光鉆孔設備正是解決這一痛點的最佳選擇,尤其在7nm 制程晶圓激光打孔解決方案中,已成為不可替代的核心設備。
飛秒激光鉆孔設備之所以能成為晶圓打孔的理想方案,核心在于其獨特的超短脈沖技術。飛秒激光的脈沖寬度僅為 10^-15 秒,這一極短的時間尺度使得激光能量能夠在晶圓材質發(fā)生熱擴散前瞬間作用于加工區(qū)域,從根本上消除了熱影響區(qū)的產生。與傳統激光設備相比,飛秒激光鉆孔設備在晶圓加工中展現出三大核心優(yōu)勢,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場景下的飛秒激光鉆孔設備參數要求:
首先是超高精度。當前主流的飛秒激光鉆孔設備普遍采用高精度光學定位系統與自適應聚焦技術,定位精度可達 ±1μm,孔徑偏差控制在 5% 以內。無論是硅基晶圓還是第三代半導體晶圓,都能實現直徑 5μm-100μm 微孔的精準加工,完全滿足先進制程芯片對互聯孔、散熱孔的精度要求,尤其適配MEMS 晶圓飛秒激光打孔的微結構加工需求。
其次是低損傷特性。由于飛秒激光的 “冷加工” 特性,加工過程中不會對晶圓表面及內部材質造成熱損傷,孔壁粗糙度可控制在 Ra0.1μm 以下。上海某張江晶圓廠在加工 5μm 孔徑 SiC 晶圓時,采用飛秒激光鉆孔設備后,晶圓開裂率從傳統工藝的 8% 降至 0.3%,充分驗證了該技術的低損傷優(yōu)勢,這也是GaN 晶圓激光打孔設備的核心技術指標之一。
最后是高效率加工。行業(yè)內成熟的飛秒激光鉆孔設備已搭載多光束并行加工系統,單臺設備每小時可完成超過 10 萬個微孔的加工,較傳統工藝效率提升 5-10 倍。同時,設備支持全自動上下料與在線檢測,可無縫融入晶圓制造的自動化生產線,進一步提升整體生產效率。蘇州某功率半導體企業(yè)引入該類設備后,12 英寸晶圓日均加工量從 15 片提升至 48 片,大幅縮短了生產周期。
當前,飛秒激光鉆孔設備已形成系列化產品矩陣,覆蓋從實驗室研發(fā)到大規(guī)模量產的全場景需求,為不同類型的晶圓制造企業(yè)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同時明確了飛秒激光鉆孔設備售后質保期(通常為 2 年,含 3 次免費校準服務)與安裝周期(3-5 天),降低企業(yè)落地成本。
在功率半導體領域,SiC 晶圓作為核心材料,其打孔加工一直是行業(yè)難題。SiC 的硬度高達 2300HV,是傳統硅晶圓的 3 倍以上,傳統激光鉆孔容易導致晶圓開裂、孔壁質量差等問題。針對這一痛點,專項研發(fā)的SiC 晶圓飛秒激光鉆孔設備采用脈沖能量漸變控制技術,通過精準調節(jié)激光能量的釋放節(jié)奏,實現了 SiC 晶圓的無損打孔。無錫某 SiC 器件廠商引入該設備后,晶圓打孔良率從 85% 提升至 99.5%,加工效率提升 6 倍,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 MEMS 晶圓領域,由于其結構復雜、尺寸微小,對打孔的精度與一致性要求極高。飛秒激光鉆孔設備搭載的高精度視覺定位系統,可實現對 MEMS 晶圓上微小結構的精準識別與定位,打孔精度可達 ±0.5μm,孔徑一致性偏差小于 3%。同時,設備支持多批次小批量加工,可快速切換不同的加工參數,滿足 MEMS 晶圓研發(fā)與小批量生產的需求,北京某高校微電子實驗室即通過該類設備完成了微傳感器晶圓的樣品加工。
在大規(guī)模量產場景下,全自動飛秒激光鉆孔設備生產線已成為主流選擇。該生產線由多臺飛秒激光鉆孔設備、自動上下料系統、在線檢測系統組成,可實現晶圓從上料、加工、檢測到下料的全流程自動化。深圳某晶圓代工廠引入的該類生產線,每小時可處理超過 20 片 12 英寸晶圓,加工效率較單臺設備提升 3 倍以上,完美適配大規(guī)模量產需求,同時生產線配備的實時數據監(jiān)控功能,可實現加工參數的全程追溯,符合半導體行業(yè)的質量管控標準。
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yè)格局的變化,國內半導體產業(yè)鏈正加速向自主可控方向發(fā)展。晶圓制造作為產業(yè)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其工藝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據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會 2024 年報告,國內飛秒激光鉆孔設備在先進制程晶圓加工中的滲透率已達 3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推動產業(yè)鏈升級的關鍵力量。
未來,飛秒激光鉆孔設備的研發(fā)將聚焦兩個方向:一方面,通過優(yōu)化激光脈沖寬度與能量控制,實現更小孔徑(2μm 以下)的精準加工,滿足下一代芯片的制造需求,目前已有廠商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實現 1.5μm 孔徑的穩(wěn)定加工;另一方面,開發(fā)多工位、全自動化的飛秒激光鉆孔設備生產線,進一步提升加工效率,同時降低設備能耗,助力晶圓制造企業(yè)實現綠色生產。
同時,飛秒激光鉆孔設備廠商將加強與國內半導體材料企業(yè)、芯片設計企業(yè)的合作,圍繞設備打造協同創(chuàng)新生態(tài)。通過聯合研發(fā),解決晶圓加工中的共性技術難題,例如針對新型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的打孔工藝優(yōu)化,推動整個半導體產業(yè)鏈的技術升級。在這一過程中,飛秒激光鉆孔設備不僅將成為晶圓制造升級的核心驅動力,還將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引領晶圓激光打孔技術邁向新的高度。